最近在南投又多了個觀光的景點,就是位於南投埔里桃米村內的Paper Dome 紙教堂,紙教堂源自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,日本建築師設計而成,構想來自於巴洛克時代的一位建築師、在建築羅馬教會的教堂時的設計概念。
紙教堂的外部是由玻璃纖維材質浪板覆蓋,平日開放時打開,遇到下雨時還可關閉防止雨水的潑灑,浪板除了止擋風吹雨打外,也讓夜裡的紙教堂更加地迷人。
橢圓與長方形之間構成的外圍走廊提供了水平方向的結構穩定性,前半部營造出內外空間的視覺連續感,後半部則具儲藏之功用。紙教堂的內部,也並非全用紙做成,也需運用相當地的木頭來支撐,可以看到用紙做成的柱子、屋頂、椅子、簾幕等。
教堂從日本遷移至台灣,除了紙管外,所有建材都按照原本方式重建,以58根紙管立柱,屋頂則以透光的天幕覆蓋。
仔細看看每一根紙管,都有著不一樣歲月的痕跡。
上頭掛著紙雕鮭魚,像徵著萬物生命不斷延續的力量,壁上掛著的是一位澳洲修女繪製的抽象耶穌受難像。
傍晚時刻前來拜訪,光線灑落在建築體上,形成一種光影遊戲。
紙教堂的腹地並不大,但是只要肯用心,可以發現很多不一樣的事物,在這兒不定時會有藝術品展覽。
看看這一張,有人發現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嗎?
紙教堂位於桃米生態村內,這兒是個好地方,Morris還沒機會好好的體驗生態村內的一切,希望今年有機會再來拜訪。
這對哥倆好就這樣大喇喇的待在道路中間。
天空中還不時有白鷺鷥在飛翔。
如果您有時間的話,Morris建議一日多遊紙教堂,早上來到紙教堂,接下來可進到生態村體驗,或是到三育基督學院走走,還是到日月潭一遊,傍晚時刻再回到紙教堂;或是下午四點多來到紙教堂,待到晚上。
因為可以感受到在不一樣時刻下紙教堂的美麗,夜裡的紙教堂,在黑暗的襯托,更顯得富麗堂皇。
拜訪之時正巧適逢滿月,天空中掛著一輪明月更顯的美麗。
平日紙教堂只開放到六點,假日的話會延長到九點,所以想要體驗夜裡的紙教堂,請務必在假日造訪喔。
紙教堂就位在南投台21線往日月潭方向,過暨南大學後即見桃米生態村指標,沿紙教堂指標入內即可到達。
※98年1月26日(農曆大年初一)起,針對外來遊客將酌收50元入園費,入園費可抵園區內所有消費。6歲以下兒童、65歲以上長者免收費。
所收費用將作為園區環境清理之維護、促進在地就業機會。
相簿: 紙教堂 Paper Dome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