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田街,一個帶著似乎日本味道的街名,的確如此,在這兒仍然有許多日式住宅,樸實沒有華麗外表的日式住宅,在許多人眼中,這也只是錯綜複雜的台北小巷之一,在喜歡老房子的人眼中,這些都是值得實際走訪記錄的。
一年多前即知道青田街這個好地方,只要有到永康街這兒,如果時間允許都會順道來看看這些老房子,今年有一次走到這兒時,即發現七巷六號似乎是準備整修,當時並不以為意,以前覺得老房子被整修後,只是變成新的老房子,失去其原有的味道。
一直到最近,才發現七巷六號已經被重新整修而成,取名為七巷六號,而且大失意外的是,這不是一棟重新拉皮後新的老房子,從外觀看來,除了屋頂瓦片原本的青苔不見外,跟以前經過這兒從外牆往內看,真的差異不大,比較可惜的是,外面圍牆重新上了一層水泥,門口也換上新的鐵門,如果這都能跟原本一樣的話,那在整修上真的要給一百分了。
日本時代足立仁教授,1930年代親自設計了這棟日式傳統宿舍,戰後國民政府來台由馬廷英教授居住,對於歷史沒研究,對於自己來說,看到一間日式房舍得以重生,才是最高興的事。走進青田七六,不再只是能從外牆蹺起腳跟看著裡面的一切。
如同上面所提到的,看著這些老舊木窗,心裡是感動的,因為不是被換上新的木頭。
房子另一側的窗戶,同樣也是保留下來的,可惜上方裸露的電線,有點煞風景。
外牆上有著代表366天不同植物的圖案,下頭則是108顆不同石頭標本。
來到這兒,放鬆心情,放輕腳步,放低音量。有一點要提醒的,進入室內是必需穿襪子的,室內地板為檜木地板,為避免開放後過多人潮,穿上襪子可以減少吸收水份,延長地板的壽命。也避免踩踏門檻,因為門檻一旦變形就無法修復了。
應接室。即為客廳,這個空間擺了三張桌椅,讓整個空間狹小了許多,都坐滿人,其他人要參觀這兒的擺飾,總是會讓彼此覺得不方便。
食堂及書齋。
廣緣。為加寬的緣側,在傳統日式建築中面對庭院一側的架高走廊。
子供房,小小的一間,原先為子女的房間。
座敷及次間,此為和室空間。
陽光室,除了室內用餐區外,還有室外用餐區,夏天炎熱的天氣坐外面真的很辛苦,雖然有灑水及電風扇。
台所,現為廚房,主要做餐還是在後方另一建築物內,這兒主要是做些飲料,還有販賣一些青田七六開發的商品。
原本以為青田七六僅能提供簡單的輕食,不過沒想到在後頭還有搭建了一個廚房,中午及晚上都有提供餐點,早上、下午茶是飲料加上輕食,menu上的假日早上時間是錯的,因為九點才開門,另外又收了一成服務費,倒是覺得有點莫名其妙這一成服務費是在那兒?
起士蛋糕。
哈斯蛋糕,其實應該就是巧克力蛋糕吧?如果是巧克力的話,味道真的蠻淡。
熱浪水果茶,金桔的味道完全蓋過其他味道,感覺不出其他的水果味。
蜜香紅茶。這杯紅茶的味道偏淡,不澀,不過也沒有太多的香味,對茶類沒研究,還特別查了一下蜜香紅茶的特性,是有茶葉比較偏向喝到這種的,或許青田七六剛好用到的茶葉是這種的,供大家點餐參考。
把這張照片放在噗浪時,沒人發現到特別之處,杯子上還有一張手造的貼紙,不曉得是忘記撕掉還是刻意留著?
在青田七六內,很多小細節都很值得慢慢欣賞,以走過這麼多日式房舍改造的空間,青田七六可以說是保留最多原始結構的了,整個外牆木板、窗戶、室內空間、地板等等,沒有太多人工添加物。
青田七六內部為營業空間,除了入內用餐外,僅能在室外參觀,不過星期一至五有開放導覽,可上青田七六官網查詢。因為怕入內訪客太多,星期日一大早即等著進入青田七六,很幸運也只有另外一桌的客人用餐,整個空間是讓人感覺到寬闊舒服的,不過也可以發現到,或許是為了營業之用,室內空間除了和室及廣緣外,用餐桌椅的數量去擠壓到整個開放空間,是比較可惜的。另外還有希望客人降低說話音量,不過服務人員講電話聲音,實在是有點大啊!
不管怎樣,謝謝青田七六的誕生,希望可以藉此吸引更多人注意到老房子的保存。
青田七六
電話:02-2391-6676
地址:台北市青田街七巷六號
營業時間:周一~周五 11:30-21:00 周六日 09:00~21:00
青田七六官方網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