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琉球島上的民宿數量也不少,因為距離決定出發的時間很短,詢問許多家CP值高的民宿,由於接近暑假旺季,幾乎都是得到客滿的答案,再來往高價一點的詢問,順利訂到這家幸福海景VILLA。擁有大片庭園,面對這片大海,果真是幸福海景。
分類: ‧小琉球站‧
【屏東】漫遊小琉球(下)
四面環海的小琉球,來到小琉球,許多人當然免不了的是水上活動,沿海主要是侵蝕性的珊瑚礁岩岸,只有幾個屬於堆積地形的沙岸,每個地方的水質都相當清澈,海底下生態又豐富,夏天時總是吸引著大批的民眾前來遊玩。
中澳沙灘,緊臨著白沙港,在琉球嶼東側由龍蝦洞至白沙新港間,也是琉球嶼上的主要沙灘之一。其主要是由珊瑚礁碎屑、有孔蟲與貝殼碎屑所組成的海積地形。除了在這兒安排戲水活動外,也是潮間帶生物觀察與夜間的觀景的好地方。
因為此處完全無遮蔽物,正午時刻來到此處時,發現幾乎沒有人在岸邊戲水,下午過後戲水的人群愈來愈多,規畫一浮板,讓許多遊客可以輕易接近較深處,觀察海底生物。
蛤板灣又稱為威尼斯沙灘,是小琉球上最長的沙岸,屬於貝殼沙沙灘,全長約一百公尺。
乾淨的貝殼沙,脫掉鞋子,漫步在其中時感覺非常的舒服,踩在海水之中,仔細看著海水,還可以發現許多浮游生物。如果用心的朋友,這兒也是採集星砂的好地方,岸邊有許多小攤在販賣星砂瓶,大多數都是在此處採集的。如果想要欣賞夕陽風景的,傍晚時刻來到這兒,靜靜坐在岸邊,聽海聲、吹海風,看著夕陽夕下,也是件浪漫的事情。
騎車逛著小琉球,因為當地規畫得宜,不管在什麼地方都能營造出觀光之地,位在小琉球東南沿岸一帶,則是綿延不斷的珊瑚群礁,在裙礁內則是大片平坦的海蝕平台,受到海水的侵蝕作用,全區海蝕平台呈現凹凸不平的狀態,怪石嶙峋,與其他景點的景觀截然不同。
騎車來到這一段時,別忘了停下來好好欣賞這一片廣闊的珊瑚礁群。
沿著厚石裙礁再往南騎,有一片天形的小沙岸,成為愛好浮潛的小天堂。
到小琉球,也別忘記來造訪這座白燈塔,整座塔之造為混凝土圓形白色,高度自基座至塔頂一十公尺,水平面至塔頂有八十八公尺之高,該塔與鵝鑾鼻燈塔同具有指引台灣海峽及巴士海峽往還船隻之功能,更是漁船航行之指針,亦同屬國際性燈塔。
小琉球好玩的地方還有,兩篇稍微介紹免費的大自然觀光景點,還有收費景點,就請大家期待囉!
本文同步刊登於愛在茉莉灣網站。
【屏東】漫遊小琉球(上)
才從蘭嶼回來,沒想到這麼快就又踏上另一個想要去的離島-小琉球,小琉球是台灣唯一的珊瑚島,也是無東北季風的觀光盛地,從東港坐船不到半個小時即可到達,每逢假日則是吸引大量觀光客上島,可以說是非常熱鬧的離島。小琉球並不大,環島一圈兩個多小時即可繞完,不過在特殊的地形下,規畫出許多景點,接著就連續幾篇來跟大家介紹小琉球的好風景了。
到小琉球搭船的話有分為公營及民營,公營船次少,一般民眾皆搭乘民營船,民營船則是停靠於白沙觀光港,也是島上最熱鬧的地方,港區內除了搭載遊客的觀光船外,還有當地漁民的漁船,不過仍以中小型船為主。出了白沙港就是最熱鬧的街區,島上唯一一間7-11也座落於此,生意好得沒話說,不管是吃的、住的、玩的在這兒可以都可以找到相關店家。
而靠近海岸邊,則是一整排的彩繪,藍色的背景,搭配著許多海中生物,在藍天下,更讓人覺得舒服。
小琉球離台灣本島很近,造訪的當天天氣實在很好,能見度高的狀況下,可以清楚看到沿岸的風景,高雄港的景色、林園工業區近收眼前,在夜裡時坐在岸邊,靜靜地看著遠方夜色,更是一幅美麗的風景。
離開熱鬧的街區,往白沙港一望,藍天、白雲、大海,讓人心曠神怡。
位在白沙港旁的花瓶石,可說是小琉球的地標,其形成原因是原本的海岸珊瑚礁被地殼隆起作用所抬升,然後頸部受到長期的海水侵蝕作用,因此形成上粗下細,類似花瓶的特殊造型,加上岩頂上長滿了臭娘子以及盒果籐等植物,如同插著花草的花瓶,因此便取名為「花瓶石」。這兒也是許多遊客來到小琉球後第一個造訪的景點,此處生態豐富,除了浮潛外,這兒也是夜觀潮間帶的好地方。而在岸邊則是有修築花瓶岩步道,可以一路沿著海岸步行至美人洞。
大福漁港,除了白沙港外另一個對外的漁港,因為這兒的港灣比較大,主要停靠是遠洋漁船及公營船隻。跟白沙港相比,這兒安靜多了,沒有遊客的喧囂,漁船進出的頻率也不高,感受到不同的漁港風情。
很幸運的有幾艘遠洋大型漁船停靠在岸,大型船隻的氣勢就不一樣了。
一個人騎著摩托車,頂著烈日下在岸邊慢遊,突然有人吹起口哨,原來是正在休息的外籍船工在叫我,看著我揹著相機,希望我幫他們拍張照片,真的是很可愛。
杉福漁港位在小琉球西側,這兒腹地小的關係只能停靠小型舢船,這兒最特別的是有許多的海蝕小地景,造訪時因為是漲潮的關係,不過因為海水非常的清澈,很清楚就可以見到水平面下的地景,海底下的風景,如果沒有仔細瞧,是真的很難發現的。
待續…..
本文同步刊登於愛在茉莉灣網站。
【屏東】小琉球風情之烏鬼洞
琉球島上珊瑚多屬石灰岩,因此洞穴地形遍佈,最著名者為地處琉球嶼西南方,天福村海岸的烏鬼洞。
據古老流傳之故事,烏鬼洞往昔曾發生一段黑奴血淚史:由於琉球嶼與呂宋島遙遙相對,來往其間之船隻為避風浪,常於島邊拋錨停泊(該洞北方蛤板外海有錨泊地),該洞之黑奴則於黑夜,潛行海中,以鏢器把船底穿洞,待船員發覺時,船已入水,載重輪船就此沈沒,烏鬼即將船上物件、食品悉數搬運一空。後來由於沈船事件屢次發生,引起航海船隻之注意,經過調查,始悉烏鬼所為,遂另擇地登陸搜查巢窟,乘黑夜之際,將柴草堆積洞外,引火焚燒,烏鬼盡死洞中,屍體骨灰無數,從此沈船事件即鮮有發生。
烏鬼洞之由來,另有記事碑文一方置於珊瑚礁壁之上,其內容略以:「明永曆十五年,延平郡王鄭成功光復台澎,驅走荷人,少數黑奴未及時歸隊,逃來本嶼,潛居此洞。數年後,有英軍小艇於此洞西北之蛤板登陸,觀賞風光,黑奴乘虛搶物燒艇,並盡殺英軍,旋被搜尋英艦發現艇毀人亡,乃上岸搜索,但黑奴潛伏洞中,百般誘脅誓死不出,乃堆柴灌油引火,悉數焚死(清章占秋謂係被泉人所焚斃),後人遂名之烏鬼洞,悉指黑人曾棲息此洞也。……」
入口處就好像個大水塔一樣,入內之後穿過一綠色長廊,即可見烏鬼洞入口。
烏鬼洞內步道一樣是沿著珊瑚礁地勢搭築而成,另一面則是面對藍藍的大海。
步道中途則是有個利用飄流木搭建的涼庭,坐在上頭看海吹風非常的舒服。
看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功,令人不斷地讚嘆。
烏鬼洞步行全程約半個小時,途中除了欣賞美麗海景外,還可以一覽珊瑚礁岩構成的天然洞穴。
【屏東】小琉球風情之山豬溝
此溝據云山豬出沒而得名,又傳往昔有一隻山豬精潛修數百年,已可隨意變化成人形。有一天,天上仙女下凡到海邊沐浴,將衣衫放置於岸上,山豬精發現了,暗地將仙女的衣衫竊走,仙女完浴,找不到衣裳,無法升天,只好隱入樹林中哭泣,山豬精脅迫求婚,仙女佯為應允,等山豬精交還衣服後,穿好衣裳昇天而去,從此山豬精終日相思嚎啕,最後為情而憤死,於是後人就把這個山溝稱為山豬溝。
沿著步道往上步行,就好像走進一個熱帶森林,所有植物都在這兒原始生長,沒有太多的人為開發,看著樹的氣根都已覆蓋住岩岩了。
步道途中都有解說牌,標示著山豬溝內的景觀點,不過時間估算得有點太多了。
觀海平台則是山豬溝步道中唯一可以欣賞到大海的地點。
再沿著步道往下個景點走,雖然樹木遮蔽了陽光,不過在夏日悶熱的天氣下,還有點吃不宵。
漫長的林道讓人看得實在很舒服。
在途中還過有去日據時代為了防敵軍轟炸而建立的防空洞。
看到這麼多自然而生的植物實在是很棒,可惜的是在沒導覽下無法多認識一些植物。
已經將岩石所覆蓋住的老榕樹。
整個山豬溝繞一圈,頂多一個小時,如果有機會讓熟知生態的人導覽的話,一個上午可能也不夠呢!
本文同步刊登於愛在茉莉灣網站。